黄酒是怎么酿出来的
发布日期:2013-03-19
黄酒知识介绍
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,已有4000多年的酿造历史。因最初的黄酒酒液黄亮,色泽澄黄或呈琥珀色,清澈透明,故称为黄酒,经历代人民的辛勤劳动,不断完善酿造工艺,使我国的黄酒在世界上达到了较高水平。深受国内、外人士的喜爱。
黄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,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,使原料受到酒药、酒曲、浆水中的多种霉菌、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(压榨酒)。含有糖分、糊精、有机酸、氨基酸、酯类、甘油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。它常有芳香,鲜美醇厚,品种多样,形成特有的色、香、味、体。
黄酒营养分析
黄酒香气浓郁,甘甜味美,风味醇厚,并含有氨基酸、糖、醋、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,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味品之一。温饮黄洒可帮助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具有补血养颜、活血祛寒、通经活络的作用,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,预防感冒。黄酒还可作为药引子。
黄酒补充信息
1. 黄酒的种类有“元红”“加饭”“善酿”和“香雪”四种。其中元红的酿造工艺最简单,最初人们把盛酒的坛子涂成大红色以取吉祥的寓意,后来就把这种坛子装的酒叫“元红”。“加饭”酒顾名思义就是加大糯米和水的比例。最先酿制“善酿”酒的是浙北西塘人,他们用黄酒代替湖水来酿造新的酒,制成后发现口感更加淳厚,这便是“善酿”的由来。而如果用白色的酒药代替麦曲来酿造黄酒,制成后余下的酒糟色白如雪,芳香扑鼻,这种酒就叫“香雪”,闻其名便已唇齿生津。
2. 黄酒存放久了,会产生酸味。如果在酒里放几颗黑枣或红枣(500毫升黄酒放5-10颗),就能使黄酒保持较长时间不变酸,而且使酒味更醇。
黄酒适合人群
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。
黄酒食疗作用
黄洒可帮助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具有补血养颜、活血祛寒、通经活络的作用,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,预防感冒,黄酒还可作为药引子。
黄酒做法指导
1. 黄酒在烹饪中的主要功效为祛腥膻、解油腻。烹调菜肴时不要放得过多,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响菜肴本身的滋味。夏季不宜饮用。烫热喝有利于健康。这样叮以使黄酒中极微量的甲醇,醛,醚类等有机化合物挥发掉,同时所含的脂类芳香物蒸腾,使酒更加甘爽醇厚,芬芳浓郁。
2. 烹调时加入黄酒,能使造成腥膻味的物质溶解于热酒精中,随着酒精挥发而被带走。黄酒的酯香、醇香同菜肴的香气十分和谐,用于烹饪不仅为菜肴增香,而且通过乙醇挥发,把食物固有的香气诱导挥发出来,使菜肴香气四溢、满座芬芳。
3. 黄酒中还含有多种多糖类呈味物质,而且氨基酸含量很高,用于烹饪能增添鲜味,使菜肴具有芳香浓郁的滋味。在烹饪肉、禽、蛋等菜肴时,调入黄酒能渗透到食物组织内部,溶解微量的有机物质,从而令菜肴质地松嫩。
4. 温饮黄洒,可帮助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具有补血养颜、活血祛寒、通经活络的作用,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,预防感冒。
5. 黄酒还可作为药引子。
工艺科学
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。有丰富的远古文物的遗存,又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。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,积累和创造了大量的文化和科学技术,取得了辉煌成就,直到18世纪以前,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,包括酿酒技术,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。今日欣欣向荣的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,就是在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(一)传统工艺
黄酒的酿造是一门综合性的发酵工程科学,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。先人们虽然不可能去理会这些科学知识,但凭藉无数次的实践——总结——再实践,把经验转化为技能和技巧,于是形成了传至现今的一套娴熟完善的黄酒工艺。
黄酒以糯米为原料,经酒药、麦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,酿造而成的一种低酒度的发酵原酒。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“凡酿酒,必资曲药成信,无曲即佳米珍黍,空造不成。”说明了酒药和麦曲在酿酒中的重要作用。
1.酒药,又称小曲、白药、酒饼,是我国独特的酿酒用糖化发酵剂,也是我国优异的酿酒菌种保藏制剂。东晋嵇含是浙江上虞人,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到“小曲(药曲)”的人,他的被誉为古代植物学大全的《南方草木状》中记述制曲原料中加入植物药料,为我国酿酒时用酒药之始。他这样论述“小曲”:“草曲,南海多矣。酒不用曲蘖,但杵米粉,杂以众草药,治葛汁,涤溲之,大如卵,置蒿蓬中荫蔽之,经月而成,用此合糯为酒。”他的意思是说,用草药做的酒,南方很多,做酒不用传统的曲蘖,只要把米舂成粉,添加各种草叶,准备葛草的汁(辣蓼草之类的植物),一起混合搓成鸡蛋大小,用蓬蒿盖好(保温,让微生物繁育),隔一个月就成熟了,用它和糯米混合做成酒。
这段记载,说明了中国制曲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进。酒药一般在农历七月生产,其原料为新早籼米粉和辣蓼草。酒药中的糖化(根霉、毛霉菌为主)和发酵(酵母菌为主)的各种菌类是复杂而繁多的。黄酒就是以酒药发酵制作淋饭酒醅作酒母(俗称酒娘),然后去生产摊饭酒。它是用极少量的酒药通过淋饭法在酿酒初期进行扩大培养,使霉菌、酵母逐步增殖,达到淀粉原料充分糖化的目的,同时还起到驯养酵母菌的作用。这是黄酒生产工艺的独特之处。
酒药还有白药、黑药二种,白药作用较猛烈,适宜于严寒的季节使用,至今黄酒传统工艺仍采用白药;黑药则是在用早籼米粉和辣蓼草为原料的同时,再加入陈皮、花椒、甘草、苍术等中药末制成,作用较缓和,适宜在和暖的气温下使用。现在因淋饭酒酿季在冬天,用的都是白药,黑药已基本绝迹。
2.利用粮食原料,在适当的水份和温度条件下,繁殖培养具有糖化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叫做制曲。麦曲作为培养繁殖糖化菌而制成的黄酒糖化剂,它不仅给酒的酿造提供了各种需要的酶(主要指淀粉酶),而且在制曲过程中,麦曲内积累的微生物代谢产物,亦给黄酒以独特的风味。麦曲生产一般在农历八、九月间,此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,气候温湿,宜于曲菌培育生长,故有“桂花曲”的美称。
70年代前,酒厂还是用干稻草将轧碎的小麦片捆绑成长圆形,竖放紧堆保温,自然发酵而成,称“草包曲”。但这种制曲方法跟不上规模产量日益扩大的需要,至70年代后期,改进操作方法,把麦块切成宽25厘米,厚4厘米的正方形块状,堆叠保温,自然发酵而成,称为“块曲”。
麦曲中的微生物最多的是米曲霉(即黄曲霉),根霉、毛霉次之,此外,尚有少量的黑曲霉、青霉及酵母、细菌等。成熟的麦曲曲花呈黄绿色,质量较优,有利于酒醪升温和开耙调温。由于麦曲是多菌种糖化(发酵)剂,其代谢产物极为丰富,赋与黄酒特有的麦曲香和醇厚的酒味,构成了黄酒特有的酒体与风格。
3.淋饭酒,俗称“酒娘”,学名“酒母”,原意为“制酒之母”,是作为酿造摊饭酒的发酵剂。一般在农历“小雪”前开始生产,其工艺流程为“糯米——过筛——加水浸渍——蒸煮——淋水冷却——搭窝——冲缸——开耙发酵——灌坛后酵——淋饭酒(醅)。经20天左右的养醅发酵,即可作为摊饭酒的酒母使用。因将蒸熟的饭用冷水淋冷的操作方法,故称“淋饭法”制酒。
淋饭酒娘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的挑选,采用化学分析和感官鉴定的方法,挑选出酒精浓度高,酸度低,品味老嫩适中,爽口,无异杂气味优良酒醅作为摊饭酒的酒母,这称之为“拣娘”。它对摊饭酒的正常发酵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4.摊饭酒,又称“大饭酒”,即是正式酿制的黄酒。一般在农历“大雪”前后开始酿制。其工艺流程为:糯米——过筛——浸渍——蒸煮——摊冷(清水、浆水、麦曲、酒母)——落缸——前发酵(灌坛)——后发酵——压榨——澄清——煎酒——成品。因采用将蒸熟的米饭倾倒在竹簟上摊冷的操作方法,故称“摊饭法”制酒。因颇占场地,速度又慢,现改为用鼓风机吹冷的方法,加快了生产进度。摊饭法酿酒是将冷却到一定温度的饭与麦曲、酒娘、水一起落缸保温,进行糖化发酵。
为了掌握和控制发酵过程中各种万分适时适量的生成,必须适时“开耙”,即搅拌冷却,调节温度,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较难掌握的一项关键性技术,必须由酿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。摊饭法酿酒工艺是边糖化边发酵同时进行,故也称“复式发酵”。
此项工艺质量控制繁杂,技术难度较大,要根据气温、米质、酒娘和麦曲性能等多种因素灵活掌握,及时调正,如发酵正常,酒醪中的各种成分比例就和谐协调,平衡生长,酿成的成品酒口感鲜灵、柔和、甘润、醇厚,质量会达到理化指标要求。摊饭酒的前后发酵时间达90天左右,是各类黄酒酵期最长的一种生产方法,所以风味优厚,质量上乘,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。
5.压榨,又称过滤。经80多天的发酵,酒醅已将成熟。此时的酒醅糟粕已完全下沉,上层酒液已澄清并透明黄亮;口味清爽,酒味较浓;有新酒香气,无其他异杂气。经化验糖酒酸理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,说明发酵已经完成。但因酒液和固体糟粕仍混在一起,必须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,所以要进行压榨。压榨出来的酒液叫生酒,又称生清。生酒液尚含有悬浮物而出现混浊,还必须再进行澄清,减少成品酒中的沉淀物。
6.煎酒,又称灭菌。为了便于贮存和保管,必须进行灭菌工作,俗称“煎酒”。这是黄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,如不严格掌握,会使成品酒变质,可谓“前功尽弃”。“煎酒”这个名称是黄酒传统工艺沿袭下来的。我们的祖先根据实践经验,知道要把生酒变成熟酒才能不易变质的道理,因此采用了把生酒放在铁锅里煎熟的办法,称为“煎酒”,实际的意义主要是“灭菌”。
为什么要灭菌,因为经过发酵的酒醅,其中的一些微生物还保持着生命力,包括有益和有害的菌类,还残存一部分有一定活力的酶,因此,必须进行灭菌。灭菌是采用加热的办法,将微生物杀死,将酶破坏,使酒中各种成分基本固定下来,以防止在贮存期间黄酒变质。加热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酒的老熟,并使部分可溶性蛋白凝固,经贮存而沉淀下来,使酒的色泽更为清亮透明。
7.成品包装。成品包装与煎酒实际上是一气呵成的,主要是为了便于贮存、保管、运输以及有利于新酒的陈酿老熟。黄酒自古以来采用25公斤容量的大陶坛盛装,直至现代,其他材料很多,但仍不能与之比拟。用陶坛盛装,即使存放几十年也不会变质,黄酒的“越陈越香”主要是靠陶坛贮存的包装形式来完成的。但也有缺点存在,如搬运、堆叠劳动强度大,外表粗糙不美观,占用仓库面积大,贮存期酒的损耗多等。
为了改革包装,90年代起,黄酒集团和东风酒厂两家大企业,率先试验用不锈钢材质制作50立方米的大容器贮酒获得成功。另外,从80年代起,黄的几家大酒厂,瓶装生产线发展较快,高档酒、花色酒均采用玻璃、陶、瓷等材质的小包装供应国内外市场。近年,黄酒集团还扩建一条金属易拉罐灌装生产线,使多种多样、美观大方的小包装畅销全球,为品质优良的黄酒锦上添花。